先道艺术网

杨延文

杨延文,1939年9月生于河北省深县,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艺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同名的还有吉林省书协理事。
 
中文名 杨延文 毕业院校 北京艺术学院
国 籍 中国 主要成就 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
民 族 汉族   国家一级美术师
出生地 河北省深县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出生日期 1939年9月 代表作品 《杨延文中国山水画集》
 


目录
 
 1 个人简历
 2 艺术心语
 3 艺术年表
 4 中西结合
 5 对传统书法的理解
 6 匠心独运
 7 工作室
 8 相关内容

 

 

  个人简历


生于1939年,河北深县人。笔名柏树村,堂号铸剑堂,1963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现为北京画院党委成员兼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北京市艺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委会副主任、中国美协理事、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艺术品中国资深艺术顾问。现任国务院中央文史馆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兼法人代表。

曾多次获得北京市美术展览奖项。1983年获意大利第五届曼齐亚诺国际美展金牌奖、圣保罗双年展、中日联展、印度“世界美术大展”。1987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同年参加瑞士巴塞尔国际美展。多次在美国、香港、新加坡、加拿大、英国、日本举办个人画展。1999年获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奖。2004年被授予黄宾虹奖。其作品频频出现在佳士得、索思、中国嘉德、瀚海、荣宝斋、华辰、中贸圣佳等大型拍卖会上。出版有《杨延文中国山水画集》、《杨延文近作》、《清水出芙蓉——杨延文画集》、《山川言志——杨延文画集》、《荣宝斋画谱——杨延文山水、人物》等个人画集多种。

 

 

  艺术心语

艺术本来是破字当头、立在其中,破除不需要的,立别人干不来的,那中间就有你了。我珍视自己的艺术才能。因为,只有具有艺术才能的人,并且能够珍视她,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

 

 

  艺术年表

1939年农历7月24日生于河北深县柏树村一个农民家庭。

1947年柏树村建立解放区小学,始入学识字。

1952年 考入深县二区祁家池完全小学。

1954年小学毕业,只身赴京求学,就读于北京市第五十二中学(现为北京市门头沟大峪中学)。

1957年考入北京艺术学院,先在预科部学习基础课程。

1959年升入艺术学院油画专业第三工作室,师从吴冠中、赵域。

196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同年腊月育我成人的慈祖母辞世。

1965年5月与妻子杨宁玲结婚。

1968年长女杨穆出生。

1970年次女杨镝出生。

1973年下放农村锻炼,同年油画“风雪草原育新人”参加北京市美展。

1974年三女杨稷出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5年参加“艳阳天”连环画创作集体,同年该作品参加全国美展,并结集成册出版。

1978年任北京画院专业画家,从油彩到墨彩,走上了现代中国画的创作道路;同年11月赴桂林写生。

1979年游三峡,所作《翠屏织锦》获北京美术创作奖。

1980年出席北京市文化会和北京市第一届美代会。

1981年春天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井冈泉水》获北京市优秀美术作品创作奖。10月远游青海高原,创作了《丝绸古道》等系列泼墨山水画作。

1982年再次赴川、遍游川西、川北和川东,创作了《九寨飞瀑》、《广安翠竹》等画作。

1983年参加意大利第五届曼恰诺国际美展;《江村疏雨》被评为第一名,并荣获金牌奖。

1984年《江河源头》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

1985年访问澳门,参加圣保罗双年展;出席中国美术家第四次代表大会;出版了《杨延文中国山水画集》;并以十幅作品参加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在香港举办的《当代中国画展》。

1986年参加中日联展和印度三年一度世界美术大展。同年深入太行山、匡庐等地写生。11月参加苏州建城2500年纪念活动,进行水乡写生。

1987年6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大型个展。同年参加瑞士巴塞尔国际美展。

1988年4月访问美国纽约、洛杉矶、华盛顿、并在东方画廊举办个展,出版了《杨延文近作选》。同年参加了摩纳哥蒙特卡洛现代艺术国际展和美国克罗纳特博物馆主办的现代中国画在美国巡回展以及中国国际水墨画大展。

1989年1月访问澳门,举办《北京风光》联展。4月第二次参加摩纳哥蒙特卡洛现代艺术国际展。9月访问香港,出席香港荣宝斋与北京荣宝斋联合举办的《杨延文画展》,出版了《杨延文画集》、〈渔火〉参加了第七届全国美展。

1990年4月访问日本,出席由中国荣宝斋在日本主办的〈杨延文画展〉,并出版画集。9月香港大业公司出版豪华本〈清水出芙蓉--杨延文画集〉。12月赴新加坡访问,并出席在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嘉庚堂举办的〈中国一级画家杨延文画展〉。 1991年10月香港万宝堂画廊同时在香港交易广场大厦和新加坡莱佛仕中心举办《山川言志--杨延文画展》,出版豪华本《山川言志--杨延文画集》。

1992年6月应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之邀请访问意大利。7月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

1993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豪华本《杨延文画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山水画展"评委。7月赴黄山。10月,人民日报国庆专刊发表《邓小平旧居图》。12月,《春风杨柳万千条》参加"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展"。

1994年《枫桥》参加"全国第八届美展"暨"北京市庆祝建国45周年展"。中国日报(英文版)发表长篇专题采访"艺术家杨延文"。12月出席在深圳举行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工作会议。
1995年5月响应江泽民号召,参加由高占祥团长率领的中国文联万里有风团访问上海。随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访问日本,参加日本国际水墨画展开幕式和学术研讨活动。10月在新加坡兴艺美术中心举办"又见延文"新作展。

1996年入选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美术全集·当代卷〉。入选〈中国当代大师作品集〉。〈美术〉11月号,〈中国画报〉7月号均以"情系山水"为题。大篇幅发表评介文章和登载数幅近作。参加由"中美院"在美术馆举办的"当代中国水墨画邀请展"。 1997年受聘出任北京市人民政府艺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委会评委。出任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6月在英国伦敦当代画廊举办"杨延文作品展",作品被巴黎银行及伦敦和德国收藏家购藏。同月在日本大坂坂急美术馆举办"杨延文作品展"。

1998年受聘任文化部举办的中国美术年评委,作品〈虎峪〉参加"中国美术年--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入选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画集。12月受北京市人民政府派遣,赴日本参加北京、东京、汉城友好城市10周年庆典活动及中、日、韩书画作品展开幕式和学术活动。 1999年1月参加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跨世纪二十一人中国画展"。3月在广州"华艺廊"举办"杨延文画展"并同时出版画集。8月为中南海怀仁堂休息厅创作完成八尺山水画《满园芳菲》。10月《兰岛之夜》获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

2000年出任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并出任北京市艺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委会副主任。《层林尽染》参加“百年中国画展”(中国美协主办)。9月访问冰岛,出席中国文化部展出公司和冰岛国家美术馆主办的当代中国画展。11月出席文化部组织的第一次全国画院工作会议。2001年全国画院双年展在西安举办并出席了在西安召开的全国美术工作会议。北京画院举办“绿风——关爱家园画展”和“远山在召唤——南召风光画展”。8月在庆祝建党80周年时被评为北京市宣传系统先进共产党员,受到表彰。

2001年9月北京画院正式设立杨延文山水画高级工作室。工作室在册画家有吴海舟、李庆林、包洪波、刘波、江尚鸿、沉孚、杜江岩、张北云、毕强、王明洲、林江东、季胜杰共12人。

2002年画院建院45周年,举办“大将之门”画展轰动画坛。

2003年当选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并在3月出席第一次全体会议。9月全国画院双年展在广州举行,任艺术委员会成员和评委。10月出席中国美协艺委年会,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在大连举行任评委。11月参加策划和组织“古都风韵——园林胜境”在美术馆展出,它是北京画院策划出台的一个重大系列展览项目,受到北京市委的支持和关注。12月出席第六届中国美协代表大会并当选为理事。

2004年6月第二届古都风韵展——故城巡梦在美术馆举行。7月入选全国政协分省美展北京地区代表画家之一。9月获文化部艺术研究院颁发的黄宾虹奖。中国画作品《将进酒》在瀚海秋季拍卖会上以人民币118万元的高价拍卖成交。

2005年1月由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完成了纪录片“画家杨延文”的拍摄和制作。3月“风梳柳”等10件作品参加了由全国政协主办的“北京当代国画优秀作品20人”展,这是一项由全国政协前出席倡导并实施、现任全国政协贾庆林主席全力推进的一项重要艺术工程。4月由全国政协主办的“北京当代国画优秀作品展”移师中国美术馆继续展出。5月荣宝斋举办的“杨延文新作”展在荣宝斋展出,并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了《杨延文新作》画集。42件作品在展出期间全部售出,其中《清、奇、古、怪》以160万元被一企业家购藏。6月由华艺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美术家档案——杨延文卷》上市发行。7月任“第二届中国山水画与油画比较展”评委,作品《满庭芳》被授予优秀奖。8月随全国政协视察团赴甘肃,走访了戈壁滩、玉门关、敦煌、麦积山和甘南。10月9日应中央联络办之邀访问澳门。10月17日《赤水河畔》参加中国北京画院和日本南画院第六回联展。10月24日参加“山水情——海峡两岸艺术交流展”。11月应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之邀,为香港特首曾荫权创作《虎溪三笑图》。12月作为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嘉宾,出席央视经济论坛2005年度创新人物评选在复旦大学举办的现场答辩会,并与王健林董事长进行了面对面的艺术交流。

 

 

  中西结合
 
杨延文延文先生奉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坚信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他非常尊重博大的中国传统文化,智慧地融会西法,注重技术能力以表达情感的完善,自80年代起,延文先生孜孜不断,定生、涵养、修炼,成为他独特的艺术途径,他的画探索融合中西的造型写意技法,画面奔放、笔墨酣畅。

 

 

  对传统书法的理解

杨延文的画是美的,是一种看得见、有底蕴的美,是摒弃了腐朽、充满了生机的美。他的画之所以感人,是他自己对生活的首先感动,他每每都是有感而发,画看到的、画想到的,笔下总是洋溢着生活的热忱,营造着人文情致和境界。他实践的是“中”为主体的探索,深谙古人文思意趣,把握着书法用竺的主旨,用线是他重要的特色。他在绘画中的线性表达了他对传统书与画的深刻理解,他完全掌控着线条,“尽精微,致广大”,貌似不经意的牵线游带,或刚或柔,律动传民表。不卑不亢地驾驭着书法线条,是他在中国画创新求变的道路上精明之处。

 

 

  匠心独运

彩墨韵致,也是他的独到匠心。是他不拘泥陈规,求新求变的又一聪敏之处。他以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把生活和人文传统,乃至画家个人的品格溶在一起,以笔情墨韵和斑斓色彩构成一幅幅令人赏心悦目、得以品味的佳作,他的画体现了中国精神。杨延文先生在当代中国画坛独具风姿。他在探索中国画不断创新的道路上以中西画法兼容并蓄,是一位成功的,并卓有成就的艺术家,并以他的自信和才华成为当今中国画坛售受瞩目的人物。吴冠中曾评价杨延文绘作“努力将油彩的浓郁引进墨彩,同时尽量发挥国画中‘白’的积极作用”。

 

 

  工作室

2001年9月北京画院正式设立杨延文山水画高级工作室。北京画院官方认可、工作室在册画家有吴海舟、李庆林、包洪波、刘波、江尚鸿、沉孚、杜江岩、张北云、毕强、王明洲、林江东、季胜杰共12人。

 

 

  相关内容

与整个时代大道同行
双手接过杨院长的名片,老爷子笑呵呵地对我说:“我的名片上什么都没有。”
果然,名片上只有“杨延文”3个大字,没有职位、头衔等等名片上本该有的字眼。杨延文,现任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长、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北京市艺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委会副主任、中国美协理事、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还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
画家在画卷上善于留白,而这名片上的“留白”不免使人愕然。转念一想,这些头衔对老爷子来说只是过眼浮云,也许只有“杨延文”3个大字才是他想要别人记住的。

“我最怕被尊重”
杨老戏称自己是“下岗之后又上岗”。在就任书画院院长之前,他辞去了任了8年的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的职务。主动给自己“下岗”的他怎么又愿意再次“上岗”呢?老爷子哈哈一笑:“我这个人呀,最怕被尊重。一被尊重,我这支股票就被书画院套牢了。”国务院参事室相关领导几次找杨延文谈话,希望他接过书画院的担子。画家固然爱无官一身轻的洒脱,但是他“最怕被尊重”,于是还是被“套牢”了。
杨老的性格是要么不做,做就要做最好。落实到工作上,就是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年逾古稀的老爷子每天早上7点半就到了单位,比年轻人来得都早。“我要带头嘛,不能光去管别人,我自己先以身作则。”
老爷子笑声爽朗,精神抖擞,“鬓微霜,又何妨?”办起事情来雷厉风行,效率高得惊人。刚刚走马上任几把火就烧得轰轰烈烈。给书画院成立理事会,并将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十几位书画家聘为理事,另外聘任相关领导、企业家等进入理事会共同协理书画院;召集安徽等4家省级文史研究馆馆长开调研会,以广东省文史研究馆为依托成立南方分院,另外3个分院正在筹备中;已经和荣宝斋签署好协议为80岁以上的老书画家们出版《耆硕留真》,为老艺术家们合册成书,留住经典,计划3月份召集全国各省文史研究馆代表开“杏林雅集”年会,讨论在今天这样日新月异活力十足的社会如何发展书画艺术……后年是中央文史研究馆建馆60周年,杨延文还计划届时举办一系列全新的大规模多视角的庆祝活动,让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得以雄风展现,发挥应有的影响力。
杨老认为,要想办好书画院,指导思想要明确:“我要把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办成富有特色,具有民族精神,代表国家水平,不断推出大家,善于提携新人的一流画院。”
“所有的传统,在当时都是创新。”
杨老一直是一个不断突破自我、时时勇于创新的画家。科班油画出身的他国画山水也享誉画坛。对于他来说,游弋在油画与国画之间是如鱼在水,怡然自得。二者只是工具性能不同,而其内在的艺术本质则万变不离其宗。放下油彩转向墨彩,杨老总是不满足,总是想要探索新的领域。“艺多不压身”,他笑着说:“我觉得一个好的画家应该是全面的,多才多艺嘛。而最终各种艺术的技巧融会贯通,才能触摸到一种境界。”
“我一生都反对重复。”多层面的探索,不断的自我融合,内在学养的不断演进,新技巧的学习和糅合,旨在创作新作品。这个“新”不是画出一幅画来就是新作品了,不落窠臼才算是新。不能重复自己,是杨老创新的一个基本要求。
可能有人会奇怪杨老为何如此执著于“新”。好好的承继传统不是也很好吗?他回答:“任何一个传统的技巧或表现方法都无法承载今天这么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对艺术的高要求。我们只有按这个时代的精神来出新,艺术才能够完成它应有的使命。”是的,如今的经典,在诞生伊始何尝不都是新作品呢?固守所谓“传统”只能走向没落和消亡,“所有的传统,在当时都是创新。”
作为书画院的院长,杨老当然还是强调要“新”:一是要提携推荐新人,二是要艺术家们出新作品。管理上也要“新”:办书画展不要艺术家们捐出作品,而是借出好作品,展出结束完璧归赵——只有这样书画家们才舍得把他们的心头之爱拿出来。此次“大道同行——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特邀展”,也是全新的模式:耄耋之年的老书画家与较为年轻的书画家一起,油画和国画一起,书法与画作一起。杨院长笑称他这是在做一个书画界的“佛跳墙”:“这是一个一加一大于二的过程,八个人,每人七八件作品,欣赏起来不会疲劳,并且不同风格的作品正好起到相互衬托的作用。”他相信,这样的形式会成为一种新的展出模式。

“这个时代的盘子里一定有珍珠”
杨老坦言他不喜欢某些感叹今不如昔的言论。有人感叹说中国再不会产生鲁迅,鲁迅时代的中国和当今的中国不同。不同的时代必然产生具有不同影响力的大家。正如杨老在前几日的《大道同行》媒体见面会上所说:“我们的国家还从没有像今天那么强盛过。”和谐盛世,自然没有了鲁迅时代的唇枪舌剑,富有生机的中国定会产生属于她自己时代的经典艺术和大家。
“我们的国策是科学发展观,什么意思,是进步的意思。怎么才能进步?创新才能进步。一个全新的社会要求全新的艺术作品,现在是新的艺术作品,将来就会成为经典。”杨老的话透出了强烈的时代感和使命感。明明是年逾古稀的老人,却比很多年轻人都更真切的洞悉时代的脉搏。“我相信,我们这个时代盘子里一定有珍珠。”这个珍珠,就是新的作品,也即是明天的经典。作为书画院的院长,杨老要培养珍珠、发现珍珠,作为画家,更要不断地创造珍珠。
繁忙的公务占用了杨老的大部分时间,对于创作是不是会有一定的影响呢?面对我的询问,杨老点点头:“确实是占用了我很多的时间,不过这种事情有失有得。管理开拓了我的思路,让我更多地接触了艺术之外的领域,这对于我的创作是特别有利的。工作使我变得年轻,变得天真,让我更加渴求对于知识的吸纳。另外,作为书画院的领头人,对于我也是一个激励,因为艺术上我也得做个领头羊。公务占用掉的时间,我可以利用闲散时间补回来。越忙越激励我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收入《大道同行》画册的《余晖》、《隙缝中的生命》就是杨老新创作的,可见公务繁忙果真没有影响到艺术创作,不但有量,还有质的保证。杨老认为工作和创作并不是矛盾的,工作是创作的调节,就像是食品中的调味料一样,有了调味料,才会多姿多彩,回味隽永。再说,创作本身不是工厂里生产商品,而是必须有激情,有思考,达到不吐不快的火候时喷薄而出,才会是生动的好作品。
 

©2014-2024 xdaa.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