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王文芳的山水画,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部分是表现高原的风云,奇特的地貌,南疆的小院清溪,戈壁雪山的晨光晚照等作品。 这部分作品是他长期写生积累的素材中整理创作出来的,比较注重写实的生动直观性。 第二部分是具有宗教的虔诚、深邃乃至神秘意味的作品。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是一种普遍和有影响的信仰,宇宙建筑宏大壮丽,位置显要,是善良而虔诚的信徒们心灵的依归。在严峻的大自然和历史形成的生存重压的背景下,这是可以理解的。 在他的许多作品中,寺庙与群山融合成一整体,宗教印记处处可见,作品中洋溢着关于人生信仰的表述。这部分作品是经过沉思酝酿后加工而成的,蕴涵着画家对人生、自然和宇宙广阔空间富于哲理的思考。 第三部分是他在国内写生的作品。 像长城和北京游览胜地,云南风情一类作品,一般都画得优美和注重情趣意境。如《长城》、《碧云低垂寄情思——纪念孙中山》,《梦回版纳》等。 第四部分是他去国外访问时对异国风情的写生与创作,所占比例较小。 |
||||||||||||||||||||||||||||||||||||||||||||||||||||||||
|
||||||||||||||||||||||||||||||||||||||||||||||||||||||||
|
||||||||||||||||||||||||||||||||||||||||||||||||||||||||
薛永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我们的学长王文芳是一个以艺术为生命的人,每次看他的画,我都会想起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不由自主地对历史文化自然合一中的伟力,兴起由衷的敬畏之情和高山仰止的崇高之感。新时期以来,中国画的卓越成就,包括语言风格的更新但绝不止于艺术语言和风格技巧层面,而是突显于精神内涵的拓广与加深,是找回了元明请几代山水画近乎失落了的大美与崇高。晚年的李可染已开始这种努力,王文芳更把视野扩展到中西文化交流的丝路和穷究无人奥秘的雪域,歌颂了江山的神圣和远古拓荒者的崇高,进一步拓展了山水画精神表现的领域。这些纪念碑式的山水画一扫浅吟低唱、狎风弄月的柔靡,充分表现了胸怀广宇的气壮山河的雄风,可以说是李可染“可贵者胆,所要者魂”在新时期的发展。不过,这胆已是超越古人洋人的胆,这魂更是再造吾华辉煌的雄魂了。 刘龙庭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编审 画家是在现实中景物的基础上,注入了自己的精神性格与文化内涵的因素,从而使作品既超越了传统文人画创作的常规范式,也超越了近现代一些山水画家以讴歌祖国山河美景为宗旨的创作套路。王文芳在作品中赋予的是一种现代意识,追求的是既古老又现代的宏伟格局。这应看作是王文芳在山水画创作领域中具有时代意义的创造与建树。在山水画题材的开拓与色彩的运用上,王文芳还做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尝试,尤其是干湿画法的交替运用,先大面积泼色再趁湿勾皴的创造性画法,均使他的山水画作品具有了鲜明的个性与独特的风格,在当今中国山水画画坛上,王文芳以自己的劳绩与才华占据了他应有的位置。 李松《美术》原副主编 看完王文芳师生画展后,我说:“从这一集体创作活动中,感觉正形成一种共同性的艺术风格。”没想到王文芳却说:“那就糟了!”他很怕“风格”成为一种程式化的创作模式。王文芳更看重、更强调的是画家在深入生活过程中,为对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内涵所激发的强烈的感觉。这正是王文芳在作品中所特别体验和把握住的精神性内涵,一种超越具体物像的崇高之美。 李宝堂甘肃著名画家、评论家 王文芳是当代中国画坛力主变革的画家之一,也是山水画“西北风”的主要开创性代表人物。他从对中国画的历史渊源和西方美术潮流的总体观照中,感悟到新时期艺术创造的使命。极为厌弃中国画特别是文人画长期封闭守古而成的陈陈相因和柔弱,倾心大西北的奇异壮美。他以切身的体验视西北山河为灵魂所在,气质之所有,感情之所托,艺术之所求。试图用西部山水的阳刚之美和雄强之风冲击文人画的柔弱之气,在西部风格的创造、探索中以求新变。 王文芳的创造是成功的。他不仅把前人极少表现的西部之美,较早地搬上了艺术殿堂,给变革中的山水画以清新,并且影响了众多中青年画家,以至形成了“西北风”画家群体。而且他的作品早已超乎传统的写景和造景之上,重“师造化”,更重“得心源”,作品中高扬着强烈的传统山水画所没有主体审美意识和表现因素。他是以现代人的审美心理和炽热情怀,追求属于艺术灵魂的东西。有了这种灵魂的追求,画面就有了生气,有了灵情,有了精神意蕴,有了那被称之为形而上的神秘而又玄妙的境界。 夏硕琦《美术》原副主编 王文芳的创作,已步入这种入化状态,进入凭虚构象的创造境界。他运用特定的形式组合,结构胸中潜象,运用特定的笔墨语言,揭示特定的精神意念。在他的山水画创作中表现着宇宙运化的奇观,在混茫与冥冥的画境中蕴含着神奥和宗教的虔诚。他在一系列创作中表现出沧桑感、宗教感,和深沉的主体审美体验。他的那些成功之作,已不停留在自然表象的描绘,而是表现“天人之合”中的精神深度。为此,他在艺术语言与表现形式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他把西方现代艺术中的形式、构成因素溶进自己的制作,强化了视觉效果和语言力度。《坦坦荡荡东流去》又运用对角线构图形式,表现九曲黄河一泻千里的气势,在章法上极开阖抑扬之变,吟“大江东去”的浩荡壮歌。这些画作都显示出民族的气派,大家的风范。王文芳的山水画,追求三美:笔墨美、形式美、意境美。他的创作寄情八荒之表,通天地神奥,遣笔运墨慷慨任气,造境构意,磊落驰才,气象横茂奇伟,宏富粗犷,形成了他卓然不群的美学品格。王文芳的山水画体现了现代审美意识,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推动着中国山水画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化。 张廷禄原中央工艺美院教务处长、副教授 王文芳十几年来奔波于大西北和西南边陲,他更憧憬荒凉的戈壁。他笔下的画面表现了丝绸古道的荒蛮与璀璨,每幅画面都在追求一种与主题默契的形式感。《巍巍大荒魂一片》取对称式的构图,房舍寺庙居画面中心位置,体现一种庄严、肃穆的宗教理念。层层向上的弧形线将视线推向天际,使画面形成一种空旷无垠的张力感,形成画面的整体气势。近景的群鸟将人们的视线引向画面的左侧,有助于打破对构图造成的呆板。《坦坦荡荡东流去》《魔鬼城头送日落》等作品也都表现出作者对形式感的苦心追求。如何将传统中国画的一切形式格局加以利用,赋予新的意义是摆在画家面前的重要任务,对称式构图如何处理就要看画家对形式美的理解、修养和处理手法,他的画总是强调形式感、节奏韵律,强调画面整体块面的构成和力度感,从而也寓装饰性于画家的笔端。” 孙克北京画院美术评论家 十几年来美术界各样的议论争执,关于中国画何去何从,关于商品经济对艺术的种种作用,或者是谁买了车买了别墅等等一切,好像都从未干扰过他,他从不停步地在他选定的道路上走下去。这些年来,当不少人在“画什么,怎么画”这两个问题上颠来倒去,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时候,当有些明白人(因为他们心里并不糊涂)高唱“形式决定”、“表现自我”、“解构”来引导青年的时候,王文芳仍在画他的画,还在用他的方法来教导学生。不久前王文芳师生共同举办了一次大型画展,这是一次集体的展示,来自国内各地的画家展现了他们在不同个性生活环境和艺术背景等创作的风格各异、多姿多彩的作品。” |
||||||||||||||||||||||||||||||||||||||||||||||||||||||||
|
||||||||||||||||||||||||||||||||||||||||||||||||||||||||
|
||||||||||||||||||||||||||||||||||||||||||||||||||||||||
王文芳个人画展于2011年5月10日至16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 王文芳先生六十年代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受业于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宗其香、秦仲文诸位大师,在扎实的传统的功力基础上,又广泛地吸收现代艺术的营养,在几十年的创作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大西北的风光表现得开阔雄奇,南国秀色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九九八年六十岁,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第二次个人画展,同年在《美术》杂志上著文发表了自己的“山水画宣言”,没有哗众取宠,没有危言耸听,只是对自己四十年的创作体悟,从理论的高度上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山水三美”——意境美、构图美、笔墨美。 在王文芳先生的画作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奇博大,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苍凉悲壮,有青藏高原上摄人魂魄的宗教气氛,有歌颂有鞭挞,有内涵有构思。给人耳目一新的是画家在展览的最前部分,展出了一组怀念恩师的作品,用笔墨的造型,用鲜明的细节,形象地、深沉地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恩之情,真诚感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