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新闻 |
同为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的卢平和纪清远是一对画坛伉俪,两人办过多次联展,为人同样温和,画风却各有特点。卢平写实功底扎实,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汇中西,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情,画了大量表现农村、少数民族妇女、儿童的作品,给人以清新、淳朴、典雅的艺术享受。卢平除了创作自己喜爱的作品之外还应邀画一些重大历史题材,如应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邀请和纪清远合作绘制大型历史画《躬耕籍田》,以及和纪清远、鲁滕滕合作地铁7号线百子湾站高3米、长24米的大型壁画《百子图》等。
傣乡春韵
在四川美术学院进修时,卢平在班里年龄虽然最小,但各科成绩却都在第一名。后来恢复高考之后,她顺利地考上了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当时,她接受的是更专业的绘画训练,色彩、素描等都是以西方路子为训练方式,人物造型讲究对形象塑造的精准,并无笔墨技法要求,而中国古人学绘画,是徒弟跟着师傅学勾线,追求情趣与传神,却不存在写生及精准问题。但在卢平看来这二者并不冲突,甚至相得益彰。齐白石“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为欺世”是判断现代人物造型似与不似的有效依据。
《黔南春晓》
卢平常说,“要想让你的作品打动别人,首先要打动自己。”在她看来,艺术的本质在于“情”,任何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以情动人。作者陶醉于生活的感受,作品才能感染别人,才能引起观者的无尽联想和心灵的碰撞,“意在画外才是作品真正的成功。”当然,成功在于这个心灵的“碰撞点”,而要找到这个最佳点,离不开深厚的生活积累和悟性。
纪清远卢平结婚照
作品:《芭蕉林》
作品:《晨露》
卢平艺术简历
卢平,女,1958年出生于四川成都。13岁入成都市艺校美术班学习。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留校任教。1985年调入北京画院,现任北京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民革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北京市政协常委、北京中山书画社社长、中央文史馆书画院院部委员、北京市妇联三胞联谊会理事。
她的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汇中西,具有强烈时代气息。以女性特有的感情,画了大量表现农村、少数民族妇女、儿童的作品。画面上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情趣。给人以清新、淳朴、典雅的艺术享受,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百余幅作品,入选国内外各种大型画展,并到日本、英国、美国、香港、台湾等地展出。作品《巴山新市》、《彝家情》、《假日》和《竹韵》先后入选第六、七、八、九届全国美展;《澜沧三月》入选第二届全国体育美展;《春消息》入选第23届蒙特卡罗国际现代艺术展览;《春光》、《泉水清清》、《西山红叶好》获北京市美展“优秀奖”;《 汲水图》参加香港“亚洲女画家作品展”获优异奖;《傣乡五月》入选“中国第三届少数民族画展”获民族百花奖;《戴月归》等三幅作品获中、日、韩98`BESETO国际艺术节两项奖(1)国美会奖(2)中文民俗博物馆长奖;《山妹》获`99韩国国际美术交流大展“优秀奖”;《蕉林晨晖》等五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与纪清远合作《版纳风情》被镶嵌在国家领导人的专机上,《竹韵》被人民大会堂收藏并悬挂在大会堂南海厅,与纪清远合作《版纳春韵》悬挂于中央统战部主楼。《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艺术报》、《民族画报》、《中国文艺家》、《中华英才》、《中国画》、《美苑》、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以及台湾的《自立晚报》、悉尼《澳洲新报》和新加坡《联合报》等报刊、新闻媒体曾做过专题介绍、报道。
1991年和1992年2008年分别在成都和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卢平、纪清远伉俪画展》,1991年出版《卢平画集》。2000年出版《中国名家作品集粹——卢平专集》。2000年出版《卢平写意人物画技法》VCD教学光盘。2008年出版《卢平作品选》2005年10月《母子情》参加“神舟六号”飞船搭载书画长卷“神舟颂”入太空,后收藏于国家博物馆。《飞毽迎春》入选2012年伦敦奥运会美术大展。作品被组委会收藏。
1993年3月应邀赴新加坡举办画展,同年10月赴台湾各地进行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1997年2月,应澳大利亚“名家艺术中心”的邀请,赴悉尼举办夫妇画展。同年六月,又赴英国伦敦出席中英妇女画展开幕式。传略编入《世界名人录》、《世界华人美术名家年鉴》。《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中国当代书画家名人大辞典》、等十余部辞典辞书。
(文章转载自:徐徐道来话北京公众号)